歐洲議會6月8日以339票贊成、249票反對,通過自2035年起汽、柴油等燃油新車銷售禁令,汽車製造商此後僅能銷售零碳排之車輛。但在法規生效前,歐洲議會仍必須與歐盟成員國進行協商,尋求折衷方案。
德國已宣布將於2035年起配合實施。德國環境部長萊姆克(Steffi Lemke)3月份曾公開表示,德國支持在2035年前實現燃油汽車停產目標。包括賓士(Mercedes)、福斯(Ford)在內的數家主要汽車製造商,也於去(2021)年11月在Glasgow全球氣候大會上,呼籲從2035年起停止主要市場相關銷售。
基民黨(CDU)歐洲議會議員葛塞克(Jens Gieseke)議員表示,雖對歐洲競爭力及多數就業工作表達憂心,但也認為「2035年燃油車禁令將勢不可擋」。
全德汽車駕駛人協會(ADAC)對歐洲議會決議則表示遺憾,認為僅靠電動車將難以實現交通領域上的遠大氣候保護目標,有必要對氣候中和燃油引擎持以開放視角。
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VDMA)副理事長勞恩(Hartmut Rauen)亦指出,歐洲議會投票結果,對歐盟工業實力及永續性而言是一則壞消息,即二氧化碳排放量限制為零,而不考慮使用的燃料。該禁令將減少氣候中和驅動技術的多樣性。
此外,俄羅斯與中國主導全球汽車業的原料供應,如稀缺的鎳、鈷及鎂等電動車關鍵原料,將令燃油車的逐步淘汰成為歐洲重大地緣政治風險。
德國環保團體(Deutsche Umwelthilfe)批評,歐盟甫通過之銷售禁令不足以因應氣候危機。執行長Jürgen Resch稱,投票結果是運輸部門氣候保護政策的挫敗,並破壞歐洲更快脫離化石燃料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