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舉辦TOD及EOD推動論壇,柯文哲說明,臺北市作為首都生活圈的核心,也是東亞地區城市的樞紐,今天召開論壇有兩個主題,一個是TOD (大眾運輸導向都市發展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一個是EOD (市有建物及用地整合運用導向之都市發展)。
柯文哲說,疫情終究會過去,現在是黎明前最後黑暗,這波過去就解封了。會不會有新病毒變化,這個不曉得,但觀察其他國家,解封就是解封了。未來30年臺灣要面臨很實際問題,就是2050 淨零炭排放。
因為臺灣是國際貿易型國家,我們或許可以不出國觀光。但不太可能說不做外銷,勢必要跟世界接軌。既然2050 淨零炭排放已成為世界共同承諾的標準,在這個大目標之下,臺灣一定要面對。未來15年有沒有什麼是台北市要處理的,就是今天的主題。
TOD的T是Transit,就是以交通導向的都市計畫。檢討臺北捷運30年來,有沒有要改進的,如果重來一遍,當年規畫捷運路網的時候,應該思考首都生活圈架構怎麼建構。如果捷運跟幹線公車是大眾運輸底層,那都市設計就要建構在交通上面。
像內湖就不是交通問題,是都市計畫問題,內湖人口過去30年增加4倍,但道路面積沒有增加,因此內湖交通問題是來自於都市計畫問題。規劃未來15年臺北市設計的時候,就要考量首都生活圈。捷運環狀線是10年內臺北是交通最重要建設,利用環狀線路網建構,就要思考TOD重整,是要用首都生活圈來設計。
柯文哲提到,有一個案例要分享就是艋舺學園,改建有加入EOD跟TOD,這是萬大線上又是5校連在一起。等到一天把模型做出來,週邊居民眼睛都一亮,我們需要有模型讓市民相信EOD跟TOD是可以做的,這個模型就是艋舺學園。
柯文哲說,不管任期剩下多久,我要讓市政是連續的,利用這機會EOD跟TOD可以被產官學界去了解,對臺北市願景未來可以想像,能一步一步做下去,最後成功。未來15年臺北市硬體建設最重要的就是EOD跟TOD,這經費超過4000億,是很重要的都市計劃重整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