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半導體巨擘英特爾(Intel)於今年3月15日宣布於德國馬德堡建造巨型晶圓廠,首期將投資170億歐元,預計於2027年投產,正式量產後預估需要3千名電子電機或資訊工程背景之技術人員,以操作各項生產機臺。
英特爾德國分公司副董事長克里斯汀·艾森施密德(Christin Eisenschmid)擔憂的是,恐怕無法招聘足夠員工,目前德國各產業都面臨缺工問題,尤以半導體產業缺工問題最為關鍵,恐使德國工業發展陷入困境。
歐盟執委會透過「歐洲晶片法案」注資430億歐元,期望歐洲半導體生產份額於2030年達到全球20%。然而,半導體人才嚴重不足將使歐洲試圖重返半導體製造產業的美夢充滿變數。
以德東薩克森邦首府德勒斯登Dresden為例,該地區是德國最大半導體聚落,博世、英飛凌及格羅方德等知名大廠在此均設有晶圓廠,各廠無不使出全力爭奪稀缺的半導體人才。
巴伐利亞晶片聯盟(Bavarian Chip Alliance)發言人Alfred Hofmann認為,半導體人才不足短期內恐無法改善,而巴伐利亞邦經濟廳長Hubert Aiwanger則認為應從加強生產自動化,減少人力需求著手,以解決半導體產業人才不足窘境。
英特爾德國分公司總經理Eisenschmid警告,德國不少資深晶片設計專才將於未來數年退休,屆時將影響德國半導體產業根基,情況令人擔憂。
位於薩克森邦之半導體產業協會Silicon Saxony預估,近期德國半導體人才需求將逐步攀升,預估至2030年,僅薩克森邦將約有10萬人從事微電子及通信相關工作,較目前增加27,000人。
德國工業聯合會(BDI)則呼籲大規模開設晶片相關之專業課程。根據BDI數據,一座新的半導體晶圓廠通常需要約2,000名高素質技術人員。
歐洲若要實現20%的全球市場份額目標,尚需要數座晶圓廠及大量半導體人才,英特爾在馬德堡的新廠僅是開始。